2020,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我國成為全球抗疫急需醫療物資的主要供應地之一。但近日,歐洲不止一個國家爆出中國產品存在質量不達標的問題,報道稱西班牙在中國購買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效果不佳,荷蘭緊急召回從中國進口、已經分發到醫院的口罩,質量不合格等內容,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。
本著就事論事的原則,單看兩個事件的核心問題——產品,已經交付完成的產品被查出了問題,醫療物資的質量問題本就更加敏感,尤其是在當前情況下,會更復雜。且不論事情最后會怎么發展,但就產品這個問題,值得每個企業深思。
產品只要完成交付就萬事大吉了嗎?顯然不是,這是一個誤區,更是一個心理盲區。
產品是用戶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,企業能夠進入市場,是因為它能夠提供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用來服務用戶,實現對消費者的價值。
目前出現的荷蘭口罩問題質量不合格的情況,且不論這批貨是否真如報道所說,但對企業來講都是需要敲響警鐘的,雖然有些情況下的質量問題并非絕對,但就對產品本身而言,這已經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。
不管是內銷還是外銷,線上還是線下,企業在承接訂單時,都應該要明確產品標準、注意事項、考慮到不同國家要求等內容,嚴格按照生產標準執行,保質保量,不缺斤短兩,不作假。
產品不穩,企業自危,產品是貫穿整個服務的始終,而不是某一刻的完成。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不合格,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,那就等同于垃圾,只能被市場拋棄。
很多時候,我們很容易代入自身的角色去看待事情,比如,一個銷售賣產品,吧啦吧啦說了一大堆優點,用戶還是無感,你會認為我的產品已經這么好了,為什么你還不買?再比如,經常會反問,你怎么連這個都不知道?
可是,你的產品這么好就一定要買嗎?你以為的我就一定要知道嗎?
在這次醫療外貿中,關于檢測試劑的最新進展,該企業在聲明中表示,醫院在采樣和樣本提取過程中,可能沒有嚴格按照操作使用說明來進行鼻咽拭子樣本的采樣、提取和操作,因此導致樣本檢測準確度下降。
且不說別的,該企業在產品銷售層面上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,過于自我,可能潛意識里認為作為醫院、醫生,肯定會知道怎么使用,于是前期沒有跟客戶溝通好操作細節,也沒有對應的操作說明,直至問題出現才意識到嚴重性,這是非常不可取的。
企業在提供服務時,總是站在自身的視角屬于自嗨行為,會看不到用戶的真正需求和關心點,需要多研究用戶,換位思考,才能找到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,你是誰不重要,用戶認為你是誰更重要。
在全世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,我們都生活在聚光燈下,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新聞的主角,企業也是一樣。
大家都知道,現在的情況是,全世界都在向中國緊急訂貨,貨量大且急,再怎么加強管理,也難免百密一疏,防不勝防。再加上外國政府病急亂投醫,不走官方通道,問題更容易出現。
面對當前形勢,企業和個人更應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,本著價值觀做事,不因一己之私,牟取暴利,生產、出口不合格產品,人命關天,不僅是對自身、行業,更關系著中國制造乃至整個中國的聲譽。
走出國門,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,一舉一動皆是中國的形象,認真對待生產,做好質量、資質認證把關,不給國家抹黑。
寫在最后:道理都懂,但行動更值錢,不管醫療產品還是別的服務,內銷還是外銷,線上還是線下,作為企業,都應該要承擔起責任,堅定本心,不慌不亂,保障生產品質,詳細使用手冊以及完整售后細節,不讓一己之錯,行業買單,國家買單。
本文為原創文章,版權皆為作品作者所有,若轉載此文,請在文章開頭標注“作者”“來源”及本頁鏈接,歡迎分享,但拒絕所有商業目的的轉載。